首页 > 文化 >  正文

茶论纲要:正文大观茶论之二概括介绍

大茶壶·网媒

茶论纲要:正文大观茶论之二概括介绍

陆羽《茶经》中有关茶的品质特征、产地和采制工艺等论述,在中国茶文化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,对后世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。其中,《大观茶论》之二是《茶经》的重要组成部分,对茶的品质、产地和采制工艺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。本文将对《大观茶论》之二的内容进行概括介绍。

一、茶的品质特征

陆羽在《大观茶论》之二中,对茶的品质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描述。他认为,茶的品质主要取决于茶叶的采摘时间、采摘部位和采摘方式。

1. 采摘时间

陆羽认为,茶叶的采摘时间对茶叶的品质有很大的影响。他认为,茶叶应在春分前后采摘。此时,茶叶刚开始发芽,嫩叶肥壮,香气浓郁,滋味鲜爽。

2. 采摘部位

陆羽认为,茶叶的采摘部位对茶叶的品质也有很大的影响。他认为,茶叶应采摘芽叶。芽叶是指茶树顶端的嫩叶和一芽一叶。芽叶中的茶多酚、咖啡碱含量较高,香气浓郁,滋味鲜爽。

3. 采摘方式

陆羽认为,茶叶的采摘方式对茶叶的品质也有很大的影响。他认为,茶叶应手工采摘。手工采摘可以避免茶叶受到损伤,保证茶叶的完整性。

二、茶的产地

陆羽在《大观茶论》之二中,对茶的产地进行了详细的描述。他认为,茶叶的产地对茶叶的品质有很大的影响。

1. 江南

陆羽认为,江南是产茶的最佳产地。江南地区气候温和,雨量充沛,土壤肥沃,非常适宜茶树的生长。江南产的茶叶香气浓郁,滋味鲜爽,回甘持久。

2. 岭南

陆羽认为,岭南也是产茶的优良产地。岭南地区气候温暖,日照充足,茶树生长期长。岭南产的茶叶香气清香,滋味醇厚,回甘持久。

3. 川蜀

陆羽认为,川蜀也是产茶的优良产地。川蜀地区山高林密,茶树生长在海拔较高的地区。川蜀产的茶叶香气清香,滋味醇厚,回甘持久。

三、茶的采制工艺

陆羽在《大观茶论》之二中,对茶的采制工艺进行了详细的描述。他认为,茶叶的采制工艺对茶叶的品质有很大的影响。

1. 采摘

陆羽认为,茶叶的采摘应在晴天进行。采摘时,应选择成熟的芽叶,轻轻采摘,避免损伤茶叶。

2. 萎凋

陆羽认为,茶叶采摘后应立即进行萎凋。萎凋是指将茶叶放在通风阴凉处风干。萎凋可以去除茶叶中的水分,使茶叶中的香气和滋味更加浓郁。

3. 杀青

陆羽认为,茶叶萎凋后应立即进行杀青。杀青是指将茶叶放在锅中翻炒,使茶叶中的水分蒸发,并使茶叶中的香气和滋味更加浓郁。

4. 揉捻

陆羽认为,茶叶杀青后应立即进行揉捻。揉捻是指将茶叶用手或机器揉捻,使茶叶中的汁液渗出。揉捻可以使茶叶中的香气和滋味更加浓郁。

5. 干燥

陆羽认为,茶叶揉捻后应立即进行干燥。干燥是指将茶叶放在阳光下或烘干机中烘干。干燥可以去除茶叶中的水分,使茶叶更加耐储存。

结语:

陆羽《大观茶论》之二对茶的品质特征、产地和采制工艺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,是中国茶文化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。它对后世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,为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。

标签: 之二 纲要 大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