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点茶法,宋朝流行的一种茶叶制作技艺
- 文化
- 2024-01-14 10:00:29

点茶法:宋朝流行的一种茶叶制作技艺
点茶法,又称“分茶”,是宋朝流行的一种茶叶制作技艺。它起源于唐代,在宋代得到广泛传播和发展,成为宋朝最具代表性的饮茶方式之一。与唐代的煎茶法相比,点茶法更加注重茶叶的香气和滋味,强调通过冲点和品饮来充分体验茶叶的品质。
点茶法的历史渊源
点茶法起源于唐代,当时人们主要使用煎茶法来冲泡茶叶。煎茶法是将茶叶放入锅中,加水煮沸后饮用。这种方法比较简单粗暴,茶叶的香气和滋味难以充分发挥出来。
到了宋代,人们开始对饮茶艺术更加讲究,点茶法应运而生。点茶法是在煎茶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,它使用更加细致的手法,更加注重茶叶的品质和香气。点茶法的出现,标志着中国茶文化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。
点茶法的器具
点茶法需要使用专门的器具,主要包括茶盏、茶匙、茶筅、建盏和汤瓶。
茶盏:茶盏是盛放茶汤的茶碗,通常使用瓷器制成,造型小巧精致,保温性好。
茶匙:茶匙是用来舀取茶叶的工具,通常使用竹子或木头制成,形状小巧,方便使用。
茶筅:茶筅是用来搅拌茶汤的工具,通常使用竹子或木头制成,形状像一个小刷子,可以将茶叶充分搅拌均匀。
建盏:建盏是用来盛放茶汤的茶碗,通常使用建阳出产的瓷器制成,具有独特的“兔毫纹”和“油滴纹”。
汤瓶:汤瓶是用来盛放沸水的容器,通常使用铜或瓷器制成,造型美观,保温性好。
点茶法的步骤
点茶法的步骤比较复杂,主要包括选茶、碾茶、罗茶、候汤、碾汤、点茶、击拂和品饮等步骤。
选茶:点茶法对茶叶的品质要求很高,通常使用上等的名茶,如龙井、碧螺春、毛尖等。
碾茶:将选好的茶叶放入茶碾中,研磨成细末。
罗茶:将碾碎的茶叶放入茶罗中,筛出茶末中的粗颗粒。
候汤:将水烧至沸腾,然后静置片刻,待水温稍降至80-90摄氏度左右。
碾汤:将沸水倒入茶盏中,用茶筅快速搅拌,将茶末充分搅拌均匀。
点茶:用茶匙将茶末一点点地加入茶盏中,边加边搅拌,直到茶汤浓稠如粥。
击拂:用茶筅快速搅拌茶汤,使茶汤产生丰富的泡沫。
品饮:待茶汤冷却至适宜的温度,即可品饮。
点茶法的特点
点茶法与煎茶法相比,具有以下几个特点:
更加注重茶叶的香气和滋味:点茶法使用更加细致的手法,更加注重茶叶的品质和香气。通过冲点和品饮,可以充分体验茶叶的香气和滋味。
更加讲究饮茶的艺术性:点茶法是一种非常讲究艺术性的饮茶方式。从选茶、碾茶、罗茶到候汤、碾汤、点茶和品饮,每个步骤都非常讲究,体现了宋朝人对饮茶艺术的热爱和追求。
更加注重茶叶的保健功效:宋朝人认为,点茶法可以起到养生保健的作用。他们认为,茶叶具有清热去火、消食化痰、提神醒脑等功效,经常饮用点茶可以强身健体,延年益寿。
点茶法是中国茶文化史上的一朵奇葩,它不仅是一种饮茶方式,更是一种艺术和文化。它体现了宋朝人对饮茶艺术的热爱和追求,也体现了宋朝的文化繁荣和经济发展。
上一篇:
点茶法:宋代茶文化的技艺与美学
下一篇:
点茶法 宋人的美学情趣,别致茶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