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文化 >  正文

花中洁客:权德舆《奉和许阁老霁后慈恩寺杏园看花同用花字口号》茶诗赏析

大茶壶·网媒

花中洁客:权德舆《奉和许阁老霁后慈恩寺杏园看花同用花字口号》茶诗赏析

权德舆(759~818),字载之,汴州浚仪(今河南开封)人。他早年师从诗人李虚中,后从吕温、赵赞、李绛、韩皋等倡导的古文革新运动,对中晚唐散文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。权德舆的诗作多为酬答、应制、赠别之作,作品多以议论抒情为主,语言比较质朴。

《奉和许阁老霁后慈恩寺杏园看花同用花字口号》是权德舆的代表诗作之一。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四年(809年)春天,当时权德舆任秘书监,出使蜀中。途中,他应许孟容之邀,同游慈恩寺杏园。当日,天气晴朗,阳光明媚,园中杏花盛开,景色优美。权德舆有感于眼前的美景,遂赋诗一首以赞美杏花。

全诗共八句,四联。第一联,诗人先从杏花的颜色上写起,用“花光”二字形容杏花的艳丽,将其比喻为“花中洁客”,突出了杏花的美好和纯洁。同时,“洁客”二字也体现了诗人对杏花的喜爱和敬重。

第二联,诗人进一步描写了杏花的形状,用“风态”二字形容杏花的姿态柔美,并将其比喻为“舞袖”,生动地表现了杏花在微风中摇曳生姿的景象。同时,“舞袖”二字也体现了诗人对杏花的赞美和喜爱。

第三联,诗人描写了杏花的香气,用“香风”二字形容杏花的香气浓郁,并将其比喻为“仙露”,形象地表现了杏花的香气清新、芬芳扑鼻的景象。同时,“仙露”二字也体现了诗人对杏花的向往和憧憬。

第四联,诗人描写了杏花的果实,用“红英”二字形容杏花的果实红润,并将其比喻为“瑶果”,形象地表现了杏花的果实美味可口、令人垂涎的景象。同时,“瑶果”二字也体现了诗人对杏花的赞美和期待。

总之,《奉和许阁老霁后慈恩寺杏园看花同用花字口号》是一首赞美杏花的佳作。这首诗语言优美,意境清新,通过对杏花的颜色、形状、香气和果实的描写,生动地表现了杏花的美丽、纯洁、芬芳和美味,表达了诗人对杏花的喜爱和憧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