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文化 >  正文

七子饼茶357克溯源,揭秘普洱茶饼型演变

大茶壶·网媒

七子饼茶357克溯源,揭秘普洱茶饼型演变

普洱茶饼型,从最开始的小规格饼茶到如今常见的大饼茶,再到各种异形饼茶,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。其背后,不仅蕴藏着普洱茶历史的变迁,更反映了普洱茶生产工艺的进步和创新。

一、饼茶的由来

饼茶,顾名思义,就是将茶叶压制成饼状。饼茶最早起源于唐朝,当时茶叶主要以散茶形式存在,由于运输不便,人们开始将茶叶压制成饼状,以便于携带和储存。

到了宋代,饼茶的制作工艺逐渐成熟,并开始成为主流的茶叶形态。宋徽宗赵佶在《大观茶论》中,详细记载了饼茶的制作方法和品质标准。他认为,饼茶应该是“色泽黑润,香气浓郁,滋味醇厚,回甘持久”。

二、饼茶的演变

饼茶的演变,主要体现在饼型、重量和包装上。

1. 饼型

早期的饼茶,饼型较小,直径一般在10厘米左右,重量也较轻,一般在100克以内。这种小饼茶,便于携带和饮用。

到了明代,饼茶的饼型开始增大,直径一般在15厘米左右,重量也增加到200克左右。这种大饼茶,更加适合长途运输和储存。

清代,饼茶的饼型继续增大,直径一般在20厘米左右,重量也增加到350克左右。这种大饼茶,成为普洱茶的主流饼型,并延续至今。

2. 重量

饼茶的重量,也经历了从轻到重的演变。早期的饼茶,重量一般在100克以内,到了明代,重量增加到200克左右,到了清代,重量又增加到350克左右。

这种重量的增加,一方面是为了适应长途运输和储存的需要,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满足消费者对大容量茶叶的需求。

3. 包装

早期的饼茶,没有包装,直接用稻草绳捆扎。到了明代,开始使用竹篓包装饼茶,到了清代,又开始使用纸张包装饼茶。

包装的出现,不仅是为了保护饼茶,防止其受潮变质,也为了方便运输和储存。

三、七子饼茶

七子饼茶,是普洱茶中的一个特殊品种,因其饼型独特而得名。七子饼茶,顾名思义,是由七片茶叶压制而成,每片茶叶的重量约为50克,整个饼茶的重量约为350克。

七子饼茶的起源,可以追溯到清代。当时,普洱茶主要销往藏区,为了方便藏民携带和饮用,茶商们将普洱茶压制成七子饼茶。

七子饼茶,不仅饼型独特,而且品质优异。其茶汤红浓明亮,香气浓郁持久,滋味醇厚回甘,是普洱茶中的上品。

四、普洱茶饼型的意义

普洱茶饼型,不仅反映了普洱茶的历史变迁,更体现了普洱茶生产工艺的进步和创新。

1. 便于运输和储存

饼茶的饼型,便于运输和储存。饼茶可以堆叠在一起,节省空间,而且饼茶的包装可以防止其受潮变质。

2. 方便饮用

饼茶的饼型,也方便饮用。饼茶可以掰成小块,直接冲泡饮用,也可以研磨成粉末,冲泡饮用。

3. 收藏价值

饼茶的饼型,还有收藏价值。饼茶越陈越香,随着时间的推移,饼茶的价值也会越来越高。

结语:

普洱茶饼型,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。其背后,不仅蕴藏着普洱茶历史的变迁,更反映了普洱茶生产工艺的进步和创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