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文化 >  正文

诗画合一:岑参《郡斋平望江山》山水诗意境赏析

大茶壶·网媒

诗画合一:岑参《郡斋平望江山》山水诗意境赏析

岑参是盛唐著名的边塞诗人,与李白、杜甫齐名,并称“大历三大家”。岑参的诗歌以边塞诗最具特色,但他也写了很多山水诗,其中《郡斋平望江山》是其代表作之一。

《郡斋平望江山》是岑参于天宝十一年(752年)春在梓州郡斋所作。当时,岑参正贬谪在梓州,心情郁闷。一天,他登上郡斋高楼,放眼远眺,只见江山如画,心中顿时豁然开朗,于是写下了这首诗。

全诗共八句,前四句写景,后四句抒情。前两句写郡斋周围的景色:

```

郡斋临野水,江路入前山。

```

“郡斋临野水”一句,写郡斋的位置。郡斋位于野水之滨,野水是一条小河,水流清澈见底,两岸绿树成荫,景色宜人。“江路入前山”一句,写从郡斋通往前山的道路。江路是一条蜿蜒曲折的小路,穿过郡斋前方的山林,消失在远处的山峰中。这两句诗,不仅交待了郡斋的位置,而且为下文写景抒情作了铺垫。

后两句写郡斋远眺的景色:

```

落日随孤雁,秋风动远帆。

```

“落日随孤雁”一句,写落日西沉,一只孤雁从天边飞过,落日的余晖照在孤雁的身上,显得格外凄凉。“秋风动远帆”一句,写秋风吹拂着远处的帆船,帆船在江面上飘荡,显得格外轻快。这两句诗,动静结合,虚实相生,将落日、孤雁、秋风、远帆等景物融为一体,构成了一幅优美而意境深远的山水画。

后四句抒情,诗人从眼前的美景联想到自己贬谪的处境,不禁感慨万千:

```

诗画本天成,妙手偶得之。

岂不怀归哉,念兹在兹兮。

```

“诗画本天成,妙手偶得之”两句,是诗人对诗歌和绘画艺术的精辟见解。诗人认为,诗歌和绘画都是来源于自然,都是对自然的摹写,但并不是简单的摹写,而是要经过诗人和画家的精心构思和艺术加工,才能成为诗画精品。这两句诗,既是对诗歌和绘画艺术的赞美,也是诗人对自己诗歌创作的自信。

“岂不怀归哉,念兹在兹兮”两句,是诗人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。诗人虽然身处梓州,但他的心却一直留在故乡。他日日夜夜思念着故乡的亲人和朋友,希望有一天能够回到故乡。这两句诗,感情真挚,朴实无华,感人肺腑。

《郡斋平望江山》是岑参的山水诗代表作之一。这首诗不仅语言优美,而且意境深远,充分体现了岑参的诗歌艺术才华。诗中的景物描写真实生动,诗人的情感表达真挚朴实,诗中景与情交融,诗画合一,是一幅优美的山水画,也是一首感人的抒情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