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底电缆产业不需要“小院高墙”
- 资讯
- 2024-10-08 09:00:05
林铎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研究所助理研究员
近日,美国国务院发布《全球数字化时代关于海底电缆安全与韧性的联合声明》(以下简称《声明》),联合欧盟、英国、日本、韩国、澳大利亚、新加坡及多个太平洋岛国,声称当前海底电缆领域存在针对国家安全和公众利益的“风险”,需要联合管控,采取包括支持所谓“所有权、伙伴关系、公司结构透明的海缆供应商”,防范“高风险供应商”等措施。全球海底电缆市场“四强”(美、法、日、中)里有三者是联署方。由此来看,美方发布《声明》的用心昭然若揭。
海底电缆堪称数字时代的国际通信“大动脉”。美国电信咨询公司(TeleGeography)公布的数据显示,海底电缆承载了全球95%以上的洲际数据流量,业务涵盖电邮通信、视频通话、国际结算、新媒体流量等绝大部分民用、商用、政府间信息的跨洋传输。从全球市场份额看,美、法、日三家是海底电缆传统巨头。本世纪,中国海缆产业迅速崛起,具备全产业链能力的中国公司已跻身全球海缆企业“第一梯队”。一批中国海缆制造商持续发展,近五年交付的海缆系统的数量和长度均居世界前两位,主营缆线施工和维护的中国企业也在不断壮大。中国海缆产业的迅速崛起,无疑“威胁”到了美国的霸权地位。
与近年美国组织“芯片联盟”钳制中国技术发展的逻辑相类似,《声明》的发布,意味着美国试图集结一个包含海缆产业龙头制造商、供应商和下游客户的盟友“小圈子”,以“可靠和值得信赖的电缆组件及服务”为门槛,将中国海缆企业排挤出供应链。
《声明》并非美国对中国海底电缆射出的“第一支箭”。根据路透社等媒体披露,美国自特朗普主政时起便针对中国海底电缆打出了一套全政府、多领域的“组合拳”:包括但不限于建立跨部门的“电信小队”(Team Telecom),通过建言美国政府能否对外来企业发放电信运营执照、海缆铺设权限等,掌握对诸多国际海缆项目的“一票否决权”。近年,其至少破坏了中国企业在亚太地区承建的六个海缆项目。2023年,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《海底电缆控制法案》,要求政府尽快制定涵盖重要海缆技术、产品的类目清单和出口管制措施,为对中国“卡脖子”提供法律基础和行动指南。美国还对东南亚、南亚等中小国家恩威并施,迫使多国运营商放弃报价远低于美国企业的中国企业。此外,美国还推动北约、美日印澳“四边机制”等染指海缆市场。2024年,在英国和澳大利亚分别建立“北约关键海底基础设施安全中心”和“电缆连接与韧性中心”。如果说美国前几年试图对中国海缆产业实施“单兵作战”,其当前策略已转向“拉帮结派”。
《声明》背后的司马昭之心不言自明。现实层面,美国寄望于《声明》构建一个“去中国化”的海底电缆供应链,挤占中国企业份额,抢夺中资利润,进一步收割急盼获得数字基础设施的发展中国家市场。从长期来看,《声明》服务于美国全面对华科技竞争的大战略。海缆技术发展、缆材进口受制于人,很可能影响中国信息化建设和数字转型进程。从全球治理的视角来看,《声明》再次体现美国抢占国际公域规则制定权和话语权的企图。相比公海、极地、大气层等“能见度”更高的公域,全球深海区域目前还只有少数国家有能力探索开发,广阔的海底空间和许多丰富的海洋资源尚处于“先到先得”状态。垄断海底电缆的规则制定权,意味着能在深海构筑起“小院高墙”。
然而,在海底电缆产业筑起“小院高墙”有悖市场规律。“泛安全化”的产业联盟与经济全球化的底层逻辑是不符的。在资源跨国高度流动的今天,除了涉及国家安全和利益的重大产业,“优胜劣汰”既是全球市场的运行逻辑,也是必然结果。美国推崇市场选择和国际分工,但在中国企业崛起时,又频频拿出“胡萝卜与大棒”,迫使中小国家选择报价更高的美国海缆供应商,这既不合理,也不可持续。
另一方面,“小院高墙”违背世界所需。在一个新的产业领域构建排他性供应链,在本质上体现的还是零和博弈式的冷战思维,是大国胁迫中小国家的霸权行为。广大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巨大的数字基础设施缺口。一些太平洋岛国直到本世纪甚至近几年才拥有连接外界的海底电缆,而且还很脆弱。一场海底火山喷发就能造成岛国汤加与外部世界“失联”一个月。有能力的大国有责任帮助中小国家填补数字基础设施缺口,而不是为了争夺霸权剥夺发展中国家自主选择海缆供应商的权利。近期,美国经济学家、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杰弗里•萨格斯就曾指出,美国的干涉行为是为了权势斗争,并非因为它关心别国的建设。
就在《声明》发布的前几日,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纽约联合国未来峰会上发表讲话,指出“片面追求赢者通吃,只会满盘皆输;执迷打造‘小院高墙’,只会禁锢自己、割裂世界”。在全球多地饱受战火摧残、经济增长乏力之际,《声明》无疑进一步加剧了“泛安全化”“泛政治化”的恶性循环。
编审:高霈宁 蒋新宇 张艳玲
下一篇:
中国将向黎巴嫩提供紧急人道主义援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