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茶中珍品,息归归来
- 百科
- 2024-09-25 00:00:02

茶中珍品:息归归来
息归茶,始于明朝,产自福建武夷山桐木关下潘坑村,得名于避难息归的朱熹后人。此茶流传至今,稀世珍贵,被誉为“茶中熊猫”。
产地与特性
息归茶生长于海拔800-1000米的桐木关山峰之上,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赋予其优良的品质。茶树品种为水仙,株型矮小,叶质肥厚,叶色深绿,芽叶肥壮。息归茶采自春茶,制法精湛,形似苍龙,色泽乌润,香气馥郁,滋味醇厚回甘。
历史渊源
明朝末年,朱熹后人朱谋钦避难于桐木关,隐居于潘坑村。朱谋钦酷爱茶道,在村中种茶制茶,其所制之茶口感独特,被乡人称为“息归茶”。清朝时,息归茶声名远播,成为贡品,深受皇室喜爱。
制茶技艺
息归茶的制作工艺十分讲究,从采摘到加工,每一道工序都精益求精。采摘时间一般在清明前后,选取一芽一叶或一芽两叶的鲜叶。杀青后,采用传统的炭焙工艺,低温慢烤,使茶叶中的水分缓慢蒸发,保留茶叶的原香。
养生价值
息归茶不仅口感醇美,还具有较高的养生价值。茶叶中含有丰富的茶多酚、咖啡碱、氨基酸等营养成分。茶多酚具有抗氧化、抗炎、抗衰老的功效;咖啡碱可提神醒脑,提高注意力;氨基酸有助于促进新陈代谢,提高机体免疫力。
文化内涵
息归茶从诞生之初便与文人雅士结下了不解之缘。朱熹后人避难制茶,寄托了思乡之情和对故国的不舍;历代文人墨客咏颂息归茶,留下传世佳作,将息归茶的文化内涵推向了高峰。息归茶已成为中国茶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,承载着历史记忆和精神追求。
稀缺性与价值
息归茶产量极少,每年仅产数百斤,极为珍贵。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,息归茶的身价水涨船高,成为茶叶收藏家和茶文化爱好者的追捧对象。息归茶的稀缺性不仅增加了其经济价值,更使之成为一种稀有的文化瑰宝。
传承与保护
息归茶的传承与保护至关重要。近年来,政府和茶叶界人士积极采取措施,加强茶园管理,优化制茶工艺,并通过茶文化交流和推广,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息归茶。同时,不断探索息归茶的养生价值和文化内涵,使其不仅是一种珍贵的饮品,更成为一种文化传承的载体。
上一篇:
茶饮之妙:沏茶指南
下一篇:
茶叶专家张金花倾囊相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