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文化 >  正文

狗牯脑茶的由来,揭秘不为人知的历史底蕴

大茶壶·网媒

狗牯脑茶的由来:揭秘不为人知的历史底蕴

一、狗牯脑茶的名称由来

狗牯脑茶,又名“狗屎茶”,因其外形似狗屎而得名。该茶属于乌龙茶类,产于中国福建省安溪县,以其香气浓郁,滋味醇厚,回味甘甜而闻名遐迩。

关于狗牯脑茶名称的由来,有多种说法。一种说法是,清朝雍正年间,安溪县有一位名叫吴志远的茶农,在狗牯脑山上发现了一种野生的茶树,茶叶外形似狗屎,但香气浓郁,滋味醇厚。吴志远将这种茶叶采摘回家中,加工成茶叶,并将其命名为“狗屎茶”。

另一种说法是,乾隆年间,安溪县有一位名叫张三的茶农,在狗牯脑山上发现了一种野生的茶树,茶叶外形似狗屎,但香气浓郁,滋味醇厚。张三将这种茶叶采摘回家中,加工成茶叶,并将其命名为“狗牯脑茶”。

还有一种说法是,狗牯脑茶的名称来源于狗牯脑山。狗牯脑山位于福建省安溪县境内,海拔1870米,是安溪县的最高峰。狗牯脑茶的原产地就在狗牯脑山,因此得名“狗牯脑茶”。

二、狗牯脑茶的历史底蕴

狗牯脑茶的历史悠久,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。早在唐代,狗牯脑茶就已经成为贡品,深受皇帝的喜爱。到了宋代,狗牯脑茶的名声更加响亮,成为“八大名茶”之一。

元明清时期,狗牯脑茶继续受到皇室和文人墨客的青睐。据史料记载,清朝乾隆皇帝曾多次向安溪县的茶农索要狗牯脑茶。乾隆皇帝还曾御书“狗牯脑香”。

近代以来,狗牯脑茶的生产和销售遇到了很多困难,但其品质依然保持着较高的水平。新中国成立后,狗牯脑茶的生产和销售得到了恢复和发展。1985年,狗牯脑茶被评为国家名茶。

三、狗牯脑茶的品质特点

狗牯脑茶的外形似狗屎,色泽乌润,叶底肥厚。狗牯脑茶香气浓郁,似花蜜,滋味醇厚,回味甘甜。狗牯脑茶富含茶多酚、氨基酸、维生素等营养成分,具有提神醒脑、消暑解渴、抗菌消炎等功效。

四、狗牯脑茶的制作工艺

狗牯脑茶的制作工艺非常复杂,主要包括采摘、萎凋、摇青、炒青、揉捻、烘干等步骤。其中,采摘是狗牯脑茶制作工艺的关键步骤。狗牯脑茶的最佳采摘时间是在清明节前后,此时茶叶中的营养成分最丰富。

萎凋是狗牯脑茶制作工艺的第二个重要步骤。萎凋是指将刚采摘的茶叶摊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,使其自然萎蔫。萎凋可以使茶叶中的水分蒸发,芳香物质挥发,为后续的制作工艺打下基础。

摇青是狗牯脑茶制作工艺的第三个重要步骤。摇青是指将萎凋后的茶叶放入摇青机中,使其在机器的带动下左右摇动。摇青可以使茶叶中的细胞破裂,芳香物质析出,茶叶的香气更加浓郁。

炒青是狗牯脑茶制作工艺的第四个重要步骤。炒青是指将摇青后的茶叶放入炒青锅中,以高温快速炒制。炒青可以使茶叶中的水分进一步蒸发,芳香物质进一步挥发,茶叶的香气更加醇厚。

揉捻是狗牯脑茶制作工艺的第五个重要步骤。揉捻是指将炒青后的茶叶放入揉捻机中,使其在机器的带动下翻滚揉捻。揉捻可以使茶叶中的细胞破裂,芳香物质析出,茶叶的香气更加持久。

烘干是狗牯脑茶制作工艺的最后一步。烘干是指将揉捻后的茶叶放入烘干机中,使其在高温下烘干。烘干可以使茶叶中的水分完全蒸发,芳香物质得到保存,茶叶的香气更加稳定。

五、狗牯脑茶的品饮方法

狗牯脑茶的品饮方法有很多种,最常见的是冲泡法。冲泡狗牯脑茶时,首先将茶叶放入茶杯中,然后注入沸水,盖上杯盖,闷泡3-5分钟即可饮用。

狗牯脑茶也可以用来制作冷泡茶。冷泡茶是指将茶叶放入冷水中,然后放入冰箱中冷藏12小时以上即可饮用。冷泡茶的口感清凉爽口,非常适合在夏天饮用。

狗牯脑茶还可以用来制作奶茶。奶茶是指在茶汤中加入牛奶制成的饮品。奶茶的口感香甜可口,非常适合在秋冬季节饮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