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百科 >  正文

唐朝茶风盛行,茶叶不可或缺

大茶壶·网媒

唐风茶道,不离茶韵

茶风盛行,国俗所向

唐朝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黄金时期,茶风盛行,举国上下无不嗜茶。陆羽《茶经》云:“茶之为用,味至寒,为饮最宜。”茶叶清香提神,沁人心脾,深受唐人喜爱。

史载,唐玄宗嗜茶,以茶为政事之余乐事。宫廷之中,设有专门的茶局,茶事活动频繁。唐代文人墨客也以茶为题,创作了大量诗词歌赋,如白居易《琵琶行》中“绿蚁新醅酒,红泥小火炉。晚来天欲雪,能饮一杯无?”

茶道繁复,礼仪备至

唐代饮茶之风兴盛,茶道繁复,礼仪备至。陆羽《茶经》中详细记载了从采茶、制茶、煮茶到品茶的全套茶道程序。茶道讲究“茶七汤八”,即煮茶时要经过七次煎煮,八次点汤,才能达到最佳的口感。

茶具也十分讲究,茶炉、茶杯、茶托等一应俱全。其中,茶炉又称为“风炉”,造型多样,有铜质的,也有陶瓷的。茶杯则以越窑青瓷最为名贵,瓷质细腻,色泽青翠,有“冰裂纹”的美称。

茶叶贸易,走向海外

茶叶贸易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,也为国库带来了丰厚的收入。陆羽《茶经》记载:“茶之为物,胜肉食远矣。茶叶之美,信称神农遗德。”唐代的茶叶贸易不仅带动了经济发展,也为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传播做出了贡献。

茶学发展,理论创立

唐代是茶学发展的鼎盛时期,出现了许多茶学著作,其中最著名的当属陆羽的《茶经》。《茶经》共十卷,详细记载了茶树的种植、采摘、加工、饮用等各个方面,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茶学专著。

此外,唐代还诞生了茶经的评论和解释。如唐代茶圣皎然编撰的《茶诀》,阐述了茶的本性和品茗之道。这些茶学著作奠定了中国茶文化的基础,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